2025-03-02 11:58:52 | 玩车网
近日,有消息传出,自6月1日开始,电费计价进行调整,取消谷峰计价,改成分段计价,具体内容如下:
笔者所在小区尚未收到正式通知,但是出现这样的消息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并不是很友好。去年7月份,全国各地的公用充电桩都出现了价格上涨的情况。涨幅最为夸张的当属 上海 ,中午尖峰时段,三方充电桩的电费接近2.23元/度,用电成本急剧上升。
当时就有网友吐槽“再这么涨下去,还不如开油车!”开油车至少没有里程焦虑,现在是既不怎么省钱,又不省心。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蓬勃发展,价格战正打得激烈,如果电价上涨,会对市场造成影响吗?
用电需求逐渐加大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从2013年到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增长了数倍,这直接导致了对充电设施的巨大需求。
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其中纯电汽车保有量1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6.04%。2023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743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30.25%,与2022年相比增加207万辆,增长38.76%,从2019年的120万辆到2023年的743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王传福此前表示,新能源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60%。从各个统计口径以及业内大佬的预测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保持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充电需求的猛增。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消息,2023年1-12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同比上升30.6%,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92.9万台,同比上升42.7%,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245.8万台,同比上升26.6%。
在充电这个环节,用电量高达700亿度电,整个行业的用电量比前年增加了53%。这一数据引发了对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广泛讨论。
这对电力系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电力短缺的情况。2022年,四川和重庆地区就出现了高温限电的情况,新能源汽车车主不是在充电就是在找充电站的路上,受影响很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关部门调整电费计价模式,似乎也在清理之中。毕竟,在特殊情况下,保证民生基本供电是首选,相比而言,新能源车充电成本上涨“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价格上调不可避免
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充电费用上涨是必然的。理由就是上文所说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无论是缓慢增还是迅速猛增,只要达到一个数量级,那么充电价格一定会调整。
燃油车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2010年前后,92号汽油的价格大致在5.5元/L,2014年92号汽油价格已经上涨到8块多。十多年的时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9086万辆,2023年底,这一数据已经到了3.36亿辆,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无论是从增加财政收入来看,还是平衡汽车快速增长带来的综合性问题来看,有关部门都有必要提高燃油价格。电价调整,也是一个道理。
当然,现在新能源汽车目前肩负着中国汽车工业赶超国际汽车巨头的重任,低廉的用电成本成了行业高速发展的关键——目前不能太过于伤害消费信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用电价格就一成不变。现在价格调整,还不至于对消费者造成太大影响。我们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割韭菜。如果将来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也达到过亿的量级,就说供电网路要不要升级扩容,发电量要不要加大,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所以,调价是不可逆的。
但是,这其中也牵扯到一个问题,即电力成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一旦电价上涨超出接受范围,不但会增加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的成本,最终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的亏损。这又损害中国通过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领头羊的战略构想。
所以,这是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企业技术创新、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百姓评车
说回电价调整的话题,我们要知道,价格上调是必然的结果。这是市场规律使然,我们只能接受。而且,中国市场这么大,用车环境复杂,将来油车也不会就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未来大家是买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就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百姓评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的 竞速 赛中,上汽重新排布手中筹码,调整行进速度,要进领跑军团。
4月18日, 上汽集团 在第二十届 上海 车展上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
这一计划可谓雄心勃勃。
上汽今年的新能源销量目标是150万辆,350万辆意味着未来两年复合增长率需超过50%;2021年上汽宣布的2025年新能源计划是270万辆,新目标直接增长了30%。
上汽要如何实现这样高速的增长?如此大幅提速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01
面向350万辆,四大自主品牌再定位
销量,从来都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在来看,中国正处于新能源市场的上升期。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在战略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3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25%,今年预计将超过35%,到2025年将超过45%。
更重要的是,用户购买因素正从燃油车时代的’功率、马力、油耗’等,向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上的’电力、算力、体验’等逐渐转化。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容、用户认可的背景下,上汽近年来已经完成了面向智能电动化转型的的自主品牌体系搭建和产品矩阵的初步构建。
本次三年战略中,上汽对智己、飞凡、 荣威 、MG四个自主品牌进行了更为细化的排布,使其形成合力,成为未来350万辆目标的基石。
在新战略中,智己定位“高端纯电智能汽车品牌”,飞凡和荣威将成为中国消费者“首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MG定位“全球知名汽车品牌”。
其中,智己将率先搭载上汽最新的三电和智能化技术创新成果;飞凡和荣威将提供纯电、插混等多种新能源解决方案,MG将传承百年经典,赋予动感、潮流、时尚等全新理念,让全球用户爱上中国车。
今年下半年,智己第三款车型全新智能中型城市跨界SUV C车即将亮相;荣威品牌首款搭载全新架构、全新电池技术的新一代中高级电动轿车则将上市;继中国首款全球电动车 MG MULAN 在3月份突破单一车型海外销量万辆大关后,纯电跑车MG Cyberster也将在年内全球同步上市。
未来三年,智己将推出4款全新车型,飞凡、荣威、MG将发布13款以上新能源产品。
至2025年, 智己汽车 将力争完成整车年销量30万辆,进入全球新能源车企的第一阵营。
包括飞凡、荣威、MG在内的上汽乘用车体系实现新能源销量占比超过70%,突破100万辆。
02
根技术支撑多品牌发展
一个集团,有四个专注或深度覆盖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品牌,在中国汽车集团中是十分少见的。
事实上,今年上海车展正显示出智能电动的多品牌趋势。 广汽集团 在 埃安 品牌之外,成立了高端化的昊铂品牌; 长安 集团旗下的深蓝则首次独立参展,改名 深蓝汽车 ,与 阿维塔 并肩作战。
但多品牌策略成立的前提是拥有强大深厚的根技术支持。
在此次新战略中,上汽显然加快了对根技术的落地和应用。
在电池领域,上汽魔方电池通过“预、导、卧、隔、疏”的电池包创新设计,已经实现动力电池系统的零热失控;
在电驱上,“碳纤维转子电机+800V高压电驱”构成的全新一代电驱动系统,使上汽的产品能够轻松进入“2秒加速俱乐部”,并实现快速补能;
由此,上汽将挑战9.5km/kWh的行业整车能耗新纪录。至2025年,智己品牌车型将成为上汽首款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产品;
而上汽计划在2025年将内燃机的热效率从目前的43%提升到47%,从而实现更好的混动能好表现。
在决定整车智能化水平的电子电气架构上,上汽将推出“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全栈3.0智能车解决方案,包括自研智能车广义操作系统,实现车内、车云间软硬件资源的跨域融合,由此将车内控制器减少一半、线束减少1/3、系统反应速度提升至毫秒级;
在汽车控制领域,上汽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VMC)技术,将制动、驱动、转向、悬架控制等功能全部纳入其中,实现车体6自由度集中控制,使车辆在不同驾驶模式和各种路况下,始终保持车身稳定,将安全和舒适带到新的高度。
智己将于2025年上市的E和F车型将率先应用3.0智能车解决方案和VMC技术,实现智驾、智舱和车控全新的智能化体验。 玩车网
在生产制造方面,运用CTB、一体式压铸等先进制造集成技术,创新电动智能汽车的软硬件生产流程,将实现简约化、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2025年,上汽临港电动车专属全球样板工厂将建成投产。
03
明确规模竞争策略
新的品牌阵容,扎实的根技术,成为上汽改变竞争策略的基础。
在此前的电动智能市场竞争中,许多车企延续燃油车时代高研发投入到先进技术产出到高品牌溢价的技术竞争策略,但却未能充分奏效。
究其原因:电动化已完成了初期用户认知阶段,用户群高溢价的尝鲜者向更广泛的主流用户渗透,价格成为用户痛点,市场进入“快鱼吃慢鱼”的份额争夺期;
智能化仍在技术探索阶段,未能形成真正的用户爽点,难以对价格和销量形成有力的支撑。
于是,上汽快速拿出了适应当下电动智能市场的竞争策略:为用户提供同等车型“价格最优”、同等价格“配置最优”的整车产品,形成规模竞争优势。
“让用户用一样的钱,享受更安全的出行体验;让用户用一样的钱,跑更远的路;让用户用一样的钱,拥有更全的功能体验。”祖似杰在演讲中表示。
这一策略目前已在 智己LS7 、 飞凡F7 身上开始验证。
目前智己LS7每周交付量呈快速单边上涨趋势,4月第一周的销量已经稳居中国30万以上纯电SUV市场的第一名,成为该细分市场的新黑马。
飞凡F7上的巴赫座舱已成功出圈,其应用业内首创的双向双区独立影院场景、会拐弯能跑步的3D矢量音效技术、获得中汽研“舒适之星”的巴赫座椅都成为重要的卖点。
“上汽集团将自我加压、自我革命、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推进创新转型。”在演讲结束时,祖似杰说道。
显然,即使有技术、有品牌,350万辆对于上汽也绝非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达到但却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淘汰赛已经开始。
上汽,正在为通向未来的入场券,全力以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玩车网(https://www.ssxw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汽油车还能使用多少年?的相关内容。
燃油汽车还能开三十多年。2023-11-14 00:25:47
2023-05-18 18:19:42
2023-11-08 05:32:01
2023-06-07 11:12:45
2023-06-01 15:28:13
2023-05-28 09: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