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1 15:09:06 | 玩车网
也许重庆车展不是中国最顶级车展,但是每一年中国重庆论坛一定是重庆乃至全国汽车行业在高度深度上的一流论坛。
而今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诞生70周年。当今的中国市场也正经历着燃油车到新能源,新能源到智能化的过渡阶段。因此,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一众汽车界大佬齐聚一堂,其中的观点自然而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汽车产业的现状和走向。
当“全球汽车产业从燃油车市场这样的上半场进入了电动、自动化的下半场,而中国的汽车产业则从已量取胜的上半场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成为主基调,2023年中国重庆汽车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的主题,则更加值得讨论。
面对如今的中国汽车产业,有人说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但更多人认为上半场是预赛,下半场是淘汰赛和决赛。毫无疑问,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度的洗牌,产业格局正在重构中。
新能源与出口的“两架马车”
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传统优势品牌、优势产品面临电动化、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品牌的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全球各国加速了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步伐,特别是在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引领着全球行业的这一变化。
2018年中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只有4.3%,但到2022年渗透率达到26%,今年1-4月这一数据突破了30%,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行业已进入爆发的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长安 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以前我们曾经是欧 美日 德韩中六分天下,但到今天已经是中国品牌坐拥半壁江山,中国品牌的产品结构也从原来的低端低价产品到中高端的快速渗透。”毫不客气的说,中国品牌在造型、新能源、智能化的优势凸显,引领着全球。
而对于中国汽车市场容量的预判,朱华荣认为,未来3500万甚至4000万成为可能。到2030年新能源的渗透率达到70%甚至80%。2030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的比例很可能是4:3:3或3:4:3。
实际上,包括长安、广汽、 东风 、上汽等多家头部汽车集团的大佬,以及 博世 、地平线等供应商为代表的企业,都认为70%的渗透率是最低值,更加乐观的数据是达到90%。国内汽车市场大盘稳健增长,给汽车产业带来更多机会。
就如 上汽集团 副总裁杨晓东所说,“近年来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归根到底是新能源和海外两个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创新的驱动。”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成为一大亮点,出口总数量突破了300万台,达到了311万辆,同比增加54%。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的总额比上年增长7.7%,汽车出口的增长率远远超过这个水平。
2023年1-4年乘用车出口114.2万辆,同比增长107.3%,新能源汽车出口33.5万辆、同比增长164.6%,增速领先于传统燃油车的出口。在欧洲、澳新等主力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产品品质、造型设计、技术创新、供应链体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中国越来越表现出全球汽车市场中心的标签,在欧洲、德国、美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中国和日本是可以影响其汽车产业发展的中心。
长安汽车用切身经历告诉大家,过去十几、二十年,中国汽车出海的负面很多。在海外的投资有打水漂的,有受到其他挑战的,过去10-15年是赔本赚吆喝的时代。但现在不同了,现在中国走出去目前是“吃肉”环节,是盈利的状态。
极氪 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也认为,“在当时当下,我们认为在内卷化非常严重的中国市场,对于各个品牌来讲,出海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刚需,因为整个全球市场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蓝海,走出去是我们做大做强的必由选择。”
以目前中国出海的情况来看,在整个国际市场里,到现在为止仍然在欧洲市场、在北美市场没有在品牌层面有一个响当当的成绩单,所以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讲,一定要在出海这个大的风口形势下,让中国的汽车品牌真真正正能够走上去。
内耗、电池、芯片等问题重重
不过在欣喜之余, 广汽集团 董事长曾庆洪表达了一丝忧虑,“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主要在于:虽然发展空间较大,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位数增长几无可能;微增长、淘汰赛、兼并重组将成为主旋律。”
朱华荣也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数据补充,他认为,汽车行业盈利性进一步削弱,很显然我们看到在中国100多个乘用车品牌,而真正盈利的电动车品牌也就2、3个。他大胆预言,90%以上的新势力将关停并转。
曾庆洪也表示,“曾经朱华荣说以后只能是五个“东西南北中”,打麻将一样,我也不知道我有没有份。我也赞同他这个想法,美国3家、日本3家、欧洲3家,都是靠重组。比如美国 克莱斯勒 、 菲亚特 ,接下来PSA,四个五个合并起来。”
所谓洗牌,实际上是中国车市整体环境内卷的冰山一角。在汽车价格战、车企洗牌、纯电汽车减速三个关键词下,2023年是近20年来最卷的汽车市场年份,没有之一。而其中,价格战又成为重中之重的讨论对象。
针对当前市场的价格战,曾庆洪表示,价格战打来打去,想“找死”的企业就早点降价。“需要从国家层面规范行业竞争,避免地方保护性的无序价格竞争,切实稳定汽车市场和价格预期,为汽车行业建设真正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基础。”
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利润问题。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很明确,但不能只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不能无序竞争,特别是价格战,但一定要规范的竞争、合理的竞争。”
最终,在更加理性的思考下,未来中国剩下来的车企可能只有10家左右。当然,在这场生死淘汰赛中,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当下,更重要的话题还是自主品牌在其中不断崛起,而快速崛起中势必出现新难题。
朱华荣表示,新能源方面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今年迅速转换为产能过剩,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约1000GWH,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
“尽管这些产能规划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水分’,但从预期需求量和产能规划的角度来看,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问题的确存在。”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整车、零部件分工处于非稳定状态,业务的边务也在重构中,有相互渗透的趋势。
除了动力电池面临供求失衡状况外,中国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供应链韧性不足。关键的原材料及芯片高度依赖于进口,比如镍、钴进口90%以上,芯片进口90%以上,长期性的问题没有解决,长期性突破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
曾庆洪调侃称,“我说主机厂在给电池打工,碳酸铝价格最高涨到60万元一吨,这个钱哪里去了?外国朋友赚了。”“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总在这里,我天天请他喝酒,为什么?他芯片天天卡脖子卡得我透不过气来,接下来我还要继续拜托他。”
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中国汽车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在开幕式致辞时就表示,在技术大变革的当下,不仅要做好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软件和硬件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生态,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国际分工之间的协调,还要做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所有这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将加大中国市场淘汰赛的激烈程度,这是一场实力、耐力和毅力的比拼。如此深刻的变革,也将决定中国汽车产业和世界汽车产业的未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买一辆电动车真的比燃油车更省钱吗?
从价格上看,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 比亚迪 连续推出了秦Plus DM-i冠军版和 宋PLUS DM-i冠军版,售价已经和同级别的燃油车在一个价格区间,“油电同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两者之间没有太大差别。
从使用成本上来看,充电也比加油更加省钱。根据国家发改委6月13日发布通知,自6月13日24时起,92号汽油每升分别下调0.04元,全国大部分地区调整后的价位为7.26到7.63之间(海南和西藏除外)。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取一个中间值7.5元/L,按照百公里7L油耗计算,那么,500公里所需要的油费为262.5元左右;我们以比亚迪秦PlusDM-i冠军版为例,其百公里电耗11.9kWh,按照商用充电桩平时充电价格1元/kWh,500公里的费用我59.5元。加油费用相当于充电费用的4.4倍,差距那是相当大。
正因为低廉的使用成本,再加上新能源车有别于燃油车的全新驾乘体验,因此新能源车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国家税务总局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568.1万辆,同比增长70.6%,销量占比23.5%,提前实现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的目标。
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26.1%。与此同时,中国车市整体产销量为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一片向好。
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售后维修问题成为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
维修费用远超想象
数据机构We Predict对2016年至2021年间的大约1900万辆汽车进行调查统计, 发现 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比燃油车高出1.6倍~2.3倍。
参看中保研2023年的测试结果,我们发现多款新能源车型在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三大项都得到了G(优秀),但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的成绩并不理想,在可维修性和维修经济性两个子项目为P(较差)。
在大家享受新能源车型带来的全新体验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越来越高的维修成本,这种情况已经超出了消费者的想象预期。 玩车网
之前,极星polestar 2在驾车行驶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事故,出现了大灯与底盘受损、电池板凹陷的情况。要知道新车总价还不到30万,而4S店给出的维修报价却高达54万元。其中,车头与大灯维修费用9万余元,而底盘部分必须更换整个电池组,费用更是高达40余万。
还有 特斯拉 Model Y发生撞墙事故,保险公司评估后给出的维修费用接近20万元。当时买Model Y花了28万元,而维修费用要20万,维修费用超过了整车价格的70%。
此前还有一位 小鹏 车主,车辆由于意外发生了碰撞,左侧的激光雷达探头损坏,从维修单中可以看出单颗激光雷达的维修费用(包括雷达支架、饰板工时费)就高达9500多元。
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现在浮现出来的问题是维修成本超乎想象。激光雷达、电池等易损件的费用高昂,特别是电池,一旦要换电池,几乎等于油车换发动机,从目前来看,电池的维修成本远高于发动机。
据中保研的官方统计,新能源车的电池包零整比普遍超过50%,即电池的维修花费相当于整车价格的一半,甚至有车型的零整比高达98.72%,也就是说电池几乎和车一个价。
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硬件昂贵又脆,一旦撞车时受损,基本无法维修,只能更换。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强调一体化,其优势是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轻量化可以延长车辆续航,还能提升车辆操控性。随之而来的是钣金成本更高,一旦碰撞严重就无法修复,只能整体更换。还有外观造型更加复杂,哪怕出现轻微剐蹭,车主也面临高昂的维修费用。
新能源汽车不修则已,一修就“伤筋动骨”,这已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
行业痛点需要注意
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还面临着渠道方面的问题。
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家自营及授权的门店数量为3300家左右。根据计算,每家门店平均要服务差不多2400辆新能源车,这样的量级已经超出门店最大承载能力。
也就是说,在新能源车售后维修这个领域,车企占有非常大的话语权,因为零配件主要集中在厂家手里,相关部件和技术的数据资料也掌握在厂家的手里,一旦要维修,也只有自营门店和授权门店可以承接服务。
这就形成了新能源车型维修的高溢价。也就出现了我们在前文中说到的极星、特斯拉以及小鹏维修价格的高企。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他们也想把价格压下来,无奈维修的最终解释权还是在厂家,即使第三方机构有能力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行维修,但是还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各大车企推出的“整车终生质保”和“三大件终生质保”等销售政策,相当程度上将消费者与厂家进行捆绑。
这种情况就好像我们买电子产品一样,保质期内损坏和保质期外损坏,厂家的政策是不一样的。
在新能源车型来说,市面上的第三方维修机构即使有这个能力,但消费者面对车企的捆绑政策,也只能接受官方渠道的高溢价。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情况需要注意。即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背后,是竞争压内卷加剧。2023年以来,不少新能源汽车品牌不管被曝出裁员、闭店、工厂停摆等消息,这也给消费者带来了难题——车企经营出了问题,所谓的终生质保靠什么来维持呢?
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已经开启,未来会有一批新能源汽车品牌可能会消失,那这些品牌车型的维修需求又该怎样保证呢?
此前 拜腾 汽车、 赛麟 汽车等多家造车新势力已经消失于公众视野。如今, 威马汽车 、 天际汽车 、 爱驰 汽车等也正遭遇困境,面临售后难题的车主并不在少数。
以上高额的维修成本和不可预知的车企崩盘所带来的后果,都将由消费者一力承担。
面对技术数据不公开、配件贵、官方渠道溢价高、各品牌服务存在差异等行业痛点,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维保高发期,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亟需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
百姓评车
要想新能源车售后维修统一的服务标准,这需要上下产业链协同合作,开放各自的技术数据,打破门槛,统一厂家售后工程的标准,还有构建起一整套新能源汽修人才培养体系,鼓励第三方机构积极落地新能源汽车服务,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大工程,这需要全行业的参与,更需要相关部门的高屋建瓴,统筹规划。
关于这个标准的进度,《百姓评车》会持续关注。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百姓评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玩车网(https://www.ssxw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昊昊下午茶】红旗的2021:速度之外的故事 | 汽车产经的相关内容。
“在20万辆以前,要达成目标只需要打好基础。但是到了现在,只打基础已经不行了。必须要搭建完整的生态体系,靠体系力发挥作用。”
2021年11月3日,在长春 【昊昊下午茶】陈旭:红旗崛起背后的营销之道 | 汽车产经 )。
而今年, 红旗 不仅要打造更强的体系力能力,还要为实现2025年100万辆的目标做先行军——不止要上百万,还要在此基础上持续做大做强。
有意思的是,采访中,陈旭对 红旗 的愿景规划侃侃而谈,你很难打断他,中间,我特意插话问了最近业内关于 红旗 销量的关注。陈旭顿了一下,如数家珍列举了一排数字,就又开始探讨下半年 红旗 的一系列活动思路。
可以感觉到,无论外界如何评说,陈旭和 红旗 ,一直在低头狂奔。
一汽红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旭(右)汽车产经网主编陈昊(左)
1,6倍于行业增速
在今年的8月、9月, 红旗 曾因为批发量数据的波动引来了一波外界的质疑。
彼时,正值整个汽车产业芯片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时刻。陈旭说, 红旗 也受到了影响,“ 红旗 经销商都面临没车可卖的状态”。
度过芯片影响最为严重的阶段之后,10月31日, 红旗 官方发布了新的销售数据:
10月销量突破35000辆,同比增长52%,创造品牌单月销量新纪录;前十个月销量突破23.6万辆,同比增长54%。
对比乘联会刚刚公布的行业数据,1-10月,整个狭义乘用车市场销同比增长8.7%。 红旗 的成绩6倍于行业平均增速。
而23.6万这个数字也已经超过了 红旗 去年全年的水平,妥妥地让 红旗 稳在了二线豪华的首位。
不过相较于单纯的销量数字,在陈旭看来,他们还有更重要的工作——打造更强的销售能力,而且,还要为未来两年承担更大体量而打下基础。不然,“没法完成2025战略的100万辆目标”。
所以,当外界只是关心 红旗 能不能达成今年目标的时候,陈旭和他带领的团队其实正在造一个更强劲的销量“加速器”。
2,从营销力到体系力
“20万辆级靠我们的拼搏就能拼上去,但要想进入百万,必须是老少妇幼咸宜。咸宜就是咸知+咸喜欢,大家都知道你并且喜欢你。这才能上百万,并且可持续。”
陈旭说,今年他一直在“很费脑筋地”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是 红旗 如何上百万,第二个是如何在此基础上持续做大做强。
尽管有以前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在行业变革至营销内卷的当下,对陈旭来说,无疑需要更多新的东西,也需要许多“更 红旗 ”的东西。
为了让 红旗 从官车、商务车,真正转变成百万辆级的国民车,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陈旭开始着手从用户、娱乐、服务、出行、文化等各个层面,打造 红旗 的品牌力和体系能力。目前其中一些项目已经落地,并且初见成效。
“在9月份之前, 红旗H9 的终端销量是两三千辆,向奥运冠军交车仪式后,终端销量直接上到了四千。”
“为奥运冠军送 红旗H9 ”是今年奥运期间冲上微博热搜的唯二的营销事件。另一个是 广汽传祺 影豹 与田径运动员苏炳添的营销捆绑。但 红旗 的热度相对更高。
陈旭说,“当初我跟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商量这件事,他说,很多车企都想送,但 红旗 可以。”
8月份,“为奥运冠军送 红旗H9 ”登上微博热搜收获第一波线上关注度;
9月10日启动全国范围的奥运冠军送车交车仪式,
红旗
在全国30几个城市又收割了一波线下关注度。
陈旭说,因为这件事,很多老朋友给他打电话要买冠军同款H9。
“原来大家都认为 红旗 是官车,自带商务标签。如何走入寻常家庭、吸引普通用户,就需要破圈。”借势今年的夏奥会,陈旭觉得 红旗 做到了这一点。
而接下来还有2022冬奥会、2024夏奥会……陈旭希望将“ 红旗 配冠军,国车配英雄”打造成一个长期的标签。
此外,上个月 红旗 还有一个破圈的合作:
10月11日时,万达与 一汽 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万达董事长王健林说,要亲自带头万达副总裁以上高管,全部换乘 红旗 汽车。消息发布之后引起了财经圈、娱乐圈的多重关注。
陈旭告诉汽车产经,这次合作的真正目的不是换车,而是双方未来还将从服务生态、能源生态、会员生态等三大维度互相合作赋能。
比如,接下来 红旗 有望与万达合作,利用其旗下的商业广场、文旅酒店等共同建设 红旗 万达商超体验店,进一步拓展渠道布局;同时,与万达的会员体系进行打通,获取更多资源。
据了解,广州车展期间, 红旗 将发布更多与万达的合作细则。
除了借势奥运、牵手万达,今年, 红旗 为提高用户服务质量而举办的“领航之星&龙腾之星?技能服务大赛”也在持续推进。
“领航之星&龙腾之星·技能服务大赛”启动
这是
红旗
每年一届的“保留项目”,陈旭解释说,他们举办这一比赛的初衷,就是要通过内部的实战比拼,以赛代练,强化“销售体验、服务体验”。
如今这一比赛的参赛人员涵盖全国范围的
红旗
投资人、总经理以及业务层人员,已经成为了销售团队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客户销售体验和服务体验的“动力源”。
在今年的大赛上,他们还增设了优秀样板店游学流程,将比赛进一步发展成了传播成功经验的契机。
“领航之星&龙腾之星·技能服务大赛”现场
而除此之外,与航空公司合作共同打造出行生态,借助
红旗
品牌周边产品的推出打造文创生态等动作,
红旗
也在持续推进。
3,“产品大年”和235万潜客
去年的这个时候,谈起
红旗
快速增长的秘诀,陈旭认为第一个关键在于:“现在有产品了”。
彼时 红旗 刚刚形成了H5/HS5和H9/E-HS9“双舰双星”的产品矩阵。借助于新车型的到来,<a class="hidden" href="
以上就是玩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5年汽车内卷更严重 比起两大增长点,中国汽车面临更多痛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玩车网:www.ssxwc.com2023-11-14 00:25:47
2023-05-18 18:19:42
2023-11-08 05:32:01
2023-06-07 11:12:45
2023-06-01 15:28:13
2023-05-28 09: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