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玩车网小编整理了何小鹏道歉 小鹏汽车低调开启规模交付,何小鹏造车这几年体累脑累心更累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300亿把UC卖给阿里巴巴,投身造车,何小鹏的故事有多精彩?
前段时间小鹏 汽车 因为名字被很多人吐槽,甚至还因此登上了热搜。名字起成什么样到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的实力。小鹏 汽车 可以说是何小鹏的一个梦,这些年为了追逐梦想,何小鹏付出了很多努力。比起那些荣誉光环,他身上的那些传奇故事更值得我们了解。
何小鹏出身比较普通,父母都是打工人,家庭条件也不富裕,所以吃过很多苦,不过他从小就非常努力,成绩也是相当不错。初中的时候,何小鹏在班里排名就很靠前,后来顺利考入了国内的百强中学。进入到高中之后,他依旧是班里的尖子生,后来顺利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迈入一流高校之后,何小鹏的前程也注定了是一片光明。
虽然考了不错的大学,但是何小鹏依旧没有懈怠,大学期间学习照样很努力。因为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再加上他比较懂事,所以经常出去找兼职赚钱。那段时间他基本上什么工作都干,只要能赚钱,再累他都能接受。有时候他一天能干好几份兼职,就算再累也不会忘了学习。那四年的时光,图书馆和兼职基本上占据了他所有的课余时间。
普通人家的孩子努力读书上学,就是为了有一天靠自己的能力赚钱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给父母更好的生活。终于四年结束了,何小鹏可以找一份工作赚钱了。1999年的毕业季,他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众多选择。当时很多毕业生都挤破头想要进国企,即便是现在情况也一样,很多人都想拿到这个铁饭碗。那个时候何小鹏也完全有机会进入到国企,可是他并没有这么选,最后去了一家私企,这家企业就是亚信集团。不少人都不理解他的选择,但是现在看来这个选择就是最正确的。
别人找工作是为了安稳赚钱,何小鹏就不一样,他的格局是一般人比不了的。进入到亚信之后,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从开发、运营到客服,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他都没有落下。短短两年的时间,他就已经把公司所有岗位上能学的东西全都学了一遍。别人是来给老板打工的,他倒像是带薪进修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他成为了公司的得力干将,为日后的路做好了铺垫。
2000年对于何小鹏来说是尤为关键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亚信在纳斯达克上市了。何小鹏当时只是亚信的一个员工,公司上市跟他有多大关系呢?这之间的关系可大了,身为公司得力干将,何小鹏深受器重,公司上市的时候,他拿到了1500股的原始股,市值大概3万
美元,这对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两年多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比大数目了,更何况还是在2000年。
后来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何小鹏也得到了提拔,工资也越来越高,看得出来亚信非常重视这个人才。换做是其他人的话,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那肯定愿意一直干下去。但是何小鹏干着干着竟然觉得这太安稳了,跟他想象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差距。思来想去,最后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辞职创业。
辞职之后他并没有单干,而是找到了校友梁捷,两个人一拍即合,创下了UC优视。靠着两个人的智慧与才华,很快UC优视就推出了新产品UC mail和UC web。虽然这两个产品都很强大,但无论产品好坏,让用户接受才是最关键的,而这也成为了他们继续走下去的一道坎。
2004年,国内互联网还没有全面普及,能够买得起电脑的家庭屈指可数,智能手机就更不用说了,那个时候还是满大街的按键机,大家交流更喜欢短信,对于所谓的mail很多人都还不能接受。在时代背景的限制之下,何小鹏推出的两款产品受到了限制。
看着眼前的困境,何小鹏陷入了沉思,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接着往下走,也不知道下一步要迈向哪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位贵人出现了,这个贵人就是丁磊。巧的是当时丁磊也在做邮箱,虽然两个人是竞争对手,但是在试了何小鹏的UC mail之后,丁磊仿佛看见了无限的未来。当时就决定要投资,于是很阔气地拿出了80万给何小鹏。
80万能否解救UC何小鹏也不知道,但是他迷茫的心却因为这80万突然找到了路,丁磊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希望。两年之后,何小鹏用成绩证明丁磊没有看错人,那年UC浏览器大火,用户量一路飙升。短短一年的时间,UC浏览器的用户已经突破了百万大关。
但一时的成功算不了什么,因为路的尽头还是路。UC浏览器火了之后,业内也出现了更多的竞争品牌。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在这股浏览器的浪潮当中不被超越、不被淘汰,那就必须时刻提升自己。于是何小鹏选择了带领UC扩张,但这也是需要钱的。那个时候的UC刚刚站稳脚跟,虽然UC浏览器火了一段时间,但由此带来的资金收入不足以支撑未来的扩张,想击败万千对手的话,那就差得更远了。
当时为了让UC得到充足的资金发展,何小鹏跟梁捷一起四处找人拉投资,但说来说去都是白费口舌。就在他们俩正苦恼的时候,政府宣布要鼓励企业发展,UC也正好符合要求,何小鹏就赶紧带着资料去申请。虽然最后只拿到了10万块钱的补贴,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UC来说已经是一笔救命钱了。
政府的10万块补贴让何小鹏喘了口气,但回过神来还是得继续拉人投资。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后来何小鹏得到了俞永福和雷军这两位大佬的帮助,顺利摆脱了窘境。不过这也很让人好奇,当时的何小鹏只不过是一个没太大名气的后辈,怎么突然之间有两个大佬伸出了援助之手呢?
这段故事当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叫李学凌,他就是当时网易的总编辑,跟何小鹏是不错的朋友。看到何小鹏有困难,每天都在为钱发愁,李学凌身为朋友就站了出来。在李学凌的介绍之下,何小鹏认识了俞永福。本来李学凌是想着何小鹏认识了俞永福之后,或许能拉到联想的投资,但是最后并没有成功。虽然联想那边否决了这个项目,不过俞永福心里还是非常看好UC的,于是他决定帮助何小鹏,就找到了好友雷军。雷军了解了这个项目之后也很看好,当时就对俞永福说,只要你能加入UC,那我立马就投资。这对于俞永福来说也是个艰难的选择,一边是可以拿百万年薪的联想,一边是还没成长起来的UC优视。犹豫再三,俞永福最后选择了UC,放弃了联想的工作。在他加入之后,雷军也如约投资了400万。
那个时候国内移动互联网还没爆发,但是这些大佬早已预见了未来,就拿雷军来说,他能够义无反顾的拿出400万投资UC,就足以证明他的眼光。而何小鹏带着400万资金,在互联网爆发的前夜带着UC揽下了大量用户,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市场。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浏览器的市场也越来越好,身为浏览器市场里的“前辈”,当时的UC是业内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到了2014年,UC浏览器已经跻身于前三,而当初雷军投资的400万,也翻了数十倍。
何小鹏的UC成功了,但成功不是终点,接下来还有一段全新的路等待着他。阿里巴巴身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也加入到了UC的投资当中,与其他投资者不同的是,阿里巴巴拥有UC66%的股份,就连何小鹏这个创始人都比不过阿里巴巴的话语权。果然在互联网的时代,资本才是王道。
看着这样的股权布局,何小鹏选择了退出,放弃了他苦心经营多年的UC。2014年,UC优视与阿里巴巴达成了合作,最终何小鹏以43.5亿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出售给了阿里巴巴。看到何小鹏的这个选择,有人觉得不明智,毕竟从一个普通人坐上这个位置实属不易,就这么把自己努力的成果让给他人未免太可惜了。但也有人觉得是明智之举,43.5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概有300亿,与其看着股权一天天被稀释,倒不如趁早拿着这笔巨款走人。
2014年,对于何小鹏来说是极其复杂的一年。这一年他出售了自己一手创立的UC,加入了阿里巴巴,同时他也萌生了新的想法:造车。加入到阿里巴巴之后,何小鹏遇到了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也正是在这一年,马斯克宣布了特斯拉223个电动车专利的消息。就像当初预见互联网的无限未来一样,何小鹏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觉得 汽车 行业可能也要迎来一个全新的未来,那就是电动 汽车 的时代。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何小鹏还只是阿里的一个员工,他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自己出来创业。于是就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试图说服阿里巴巴加入到造车新势力的行列当中,可惜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认可。不过何小鹏也没有就此放弃,他开始萌生了新的念头:自己创业。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也不敢贸然尝试,所以又花了三年的时间研究。2017年,何小鹏迈出了造车的第1步:辞职离开阿里。那年8月22日,何小鹏通过UC浏览器发布了一条微博宣布了自己再创业的消息。
消息一出就有人阻拦,他接到了很多朋友的电话,多数都不是来祝福他的,而是劝他冷静思考,但是最后他还是压上了全部的身家。当时何小鹏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打造出属于中国的特斯拉。后来他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夏珩,正式开始了二次创业。
然而这条路还没走多久,现实就给了他当头一棒。2018年9月,某品牌的新能源 汽车 被曝出自燃事件,很快整个行业都受到了影响,小鹏 汽车 也没能逃过一劫,因此遭遇了严重的融资问题。好在这个时候的何小鹏资金力量足够雄厚,才能够带领小鹏 汽车 躲过一劫。
当时很多老款车型的用户看到这个消息之后极为不满,于是就有很多人站出来维权。其中部分用户直接在自己的车后面贴上“谁买谁后悔”的大字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抗议。不得已之下,何小鹏发布了一封道歉信来平息舆论。后来公司还推出了补偿方案,这才把小鹏 汽车 从舆论的漩涡当中解救了出来。
在经过了几次风波之后,何小鹏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当中才算走向了成熟,他深知客户和产品一样重要。2020年8月份,小鹏 汽车 赴美上市,何小鹏的造车之路终于迎来了转机。今年7月份,小鹏 汽车 又赴港交所上市,此时的何小鹏也已经成功进入到了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名单当中。

小鹏汽车低调开启规模交付,何小鹏造车这几年体累脑累心更累
与同为中国新造车公司第一梯队的蔚来、威马相比,小鹏 汽车 的规模化交付仪式堪称务实低调。
3月26日,小鹏 汽车 位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南京、东莞六个城市的服务中心同步开业,以此标志着首款量产车G3规模化交付的开启。
小鹏 汽车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出现在了位于上海杨浦区的城市服务中心,这个两层楼的建筑面积很大,它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交付场景体验,包括:车辆合同签署、尾款支付、金融、保险、临牌、上牌的全流程服务。
作为一家新造车公司,小鹏 汽车 基于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多触点”的服务体验,通过“线下店+线上电商”的形式,正在构筑全平台直营销售渠道。其中,何小鹏认为线下门店依然必不可少,只是他们把传统的4S门店拆分成两个“2S”。第一个“2S”是小鹏体验中心,做好展示、销售、数据服务功能。第二个“2S” 就是这种小鹏城市服务中心,即大型综合线下实体店,一般坐落在各城市的 汽车 交易核心区域,占地3000-5000平方米,将承担销售、体验、活动、充电、交付、售后等一体化服务。未来还将开通APP在线查询功能,实现透明化交付,即客户只需要通过小鹏 汽车 的APP就可以获知车辆的订车辆排产、整备、交付等状态。
在这里,何小鹏亲自将钥匙交给两位上海车主之前,非常真诚地为延迟的交付而道歉。他感慨道,在没有造车之前,他知道造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没想到会是这么难。
这一年改变了他很多的想法,当初他以为造车资金200亿元应该够了,但是现在看可能还是不够;当初他认为自己可以做出一个更伟大的产品而投身造车业,现在来看造出一个和别人相同的产品都很不容易。也正因如此,何小鹏更加佩服特斯拉、吉利和长城。
类似的感慨吉利 汽车 创始人李书福也曾经有过。据悉,吉利发展初期,李书福也曾经表示如果早知道造车这么难,他就不进入这个行业了,但是当时已无退路,只能咬牙坚持,一直坚持到了今天,成为中国自主车企的领导者。
何小鹏也正在经历 汽车 业前辈走过的路,但和前辈有些不同的是,何小鹏说,“我要做的是智能 汽车 ,而不是电动车。”
在所有的造车新势力中,因为创始人何小鹏IT行业出身,因此他对自动驾驶和智能化领域的研发更为执着,其成果已经引发同行的警惕,这可能也是多家新造车公司都忙于在硅谷“挖人”,而小鹏 汽车 却似乎最受指责的原因之一。
而这也让何小鹏开始反思过于激进的“挖人”策略,并准备对此进行调整。在造车的道路上,需要调整的不仅仅是人才,据其透露,他个人目前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精细化管理上。
一个小例子是,起初小鹏 汽车 向传统车企学习,外来人员进入工厂或者设计中心参观时,手机摄像头要黏上贴纸,以防拍照。如今何小鹏取消了这一他认为影响效率浪费成本的做法,他说,一张贴纸的成本是一毛钱,再考虑到人力成本,单是这一项一年就可以节省下30多万元。
精打细算的小鹏 汽车 还在忙于增加自己与消费者的“触点”。据介绍,小鹏 汽车 的线下网点已经涵盖了体验中心、城市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及授权服务中心,未来还将建设独立的交付中心,以提升专业的交付质量和效率。截至目前,小鹏 汽车 的线下店正式运营15家,另外还有5家处于试运营阶段。2019年,小鹏 汽车 的线下网点数量将超过100家,打造便捷透明的线下体验。
当产品和网点做好准备之后,小鹏 汽车 的规模交付渐次展开,并且送上从7月1日开始,小鹏用户在自营超充站充电享受5年或10万公里内全单五折的优惠。按照一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小鹏G3充满电(47.1度)的NEDC续航里程为365公里,一年可以为车主节省约1935元。
何小鹏预计,今年7月底前可交付10000台,年底计划实现交付40000台目标。只是,根据他的测算,在年销量达到15万-20万辆之前,小鹏 汽车 始终都难言已经跨过“生死线”。
为了跨越这道“生死线”,小鹏 汽车 目前必须比传统车企更多做一些。比如,在售后领域,小鹏 汽车 依托自主开发的智能远程诊断系统,提供车辆故障远程后台诊断及持续OTA升级,用户无需到店即可解决问题;对于需要到店维修的故障,可以通过远程诊断系统预先诊断,快速定位问题并准备零件,提高服务效率;当用户发生交通事故时,可以通过小鹏 汽车 APP上的智能理赔功能实现一键报案拍照定损,无需在事故现场等待查勘员查勘,即可到就近的服务中心进行车辆维修。不久,还将实现车辆自动感知碰撞,主动提示报案,无需客户拍照,实现无感理赔。
“只要能坚持到2021年,智能 汽车 就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何小鹏表示。据其透露,在新造车公司必不可少的资金方面,目前有70多个投资人都对小鹏 汽车 的发展颇感兴趣,正在接触之中。

道歉反倒激起集体维权,小鹏汽车究竟错在哪儿?
相信不少朋友已经看过这封致歉信,对于这封道歉说很多读者可能大概明白了是怎么个事情,我再简单梳理一下事情的经过:2019年7月10日,小鹏汽车发布了小鹏汽车G3 2020款,续航里程有401公里和520公里两个版本,售价区间为14.38万-19.68万元,预计将于8月底分批交付。但大家关注的是,在小鹏汽车G3 2019款交付不到半年的时间,小鹏汽车就推出了新款汽车,且续航更高,价格更低,让旧款车的车主不免有种被人欺骗的感觉,让人心航。且在7月10日前,小鹏汽车也没有让大家知道即将推出新款的动作,对于配置、价格等更是一无所知。
玩车网
但是在新车上市后两天,何小鹏的回复似乎并没有得到老车主们的认可,一方面是仅仅额外一万元的补偿并没有达到大家心中的期望,另一方面是这个补偿还是限定了3年内增换购的这个前提,3年换新车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明明之前还是众星捧月的小鹏这次究竟错在哪儿了?
首先,他不应该这么快的就推出最新款,在旧款上市不到一年,旧款交付不到半年的时间,新款就推出了,且在性能上提高了很多,这会让老车主无法接受,觉得自己买亏了。
其次,小鹏的提车周期真的太长了,很多车主信任小鹏,提前老早就交了定金,但是在一年多之后才提到了新车,还没开热乎,新款的车又上市了。
最致命的一点就是新款上市前基本没有预兆,大多数新车在上市前,除了价钱一无所知,感兴趣的车主们已经对新车是了如指掌,但是小鹏G3 2020上市前,除了工信部申报部门知道外,我估计没多少人知道了,所以对于突然上市的新车,老车主们的抱怨、反抗才会如此浩大。
以上就是玩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何小鹏道歉 小鹏汽车低调开启规模交付,何小鹏造车这几年体累脑累心更累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