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6 12:00:27 | 玩车网
2023年8月份,造车新势力继续高歌猛进,
蔚来
、理想、
小鹏
、零跑、哪吒五大巨头全部实现月销过万。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大浪淘沙剩下的,绝大多数的造车新势力已经跌入尘埃,
威马汽车
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
Apollo
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正式宣布终止收购威马汽车子公司的协议,随后这个消息得到威马汽车官方确认。这一次收购行动失败之后,威马汽车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威马汽车为何热衷于资本市场?
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与威马汽车的这个交易,源于2023年年初,当时该公司发布公告,拟以20.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威马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威马原本就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这笔交易如果完成,威马将持有其68%以上的股份,从而通过资本操作实现借壳上市。
现在尘埃落定,这项交易终止。其实这不是威马汽车第一次寻求上市。2020年威马汽车申请登陆科创板,2022年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但这两次行动均宣告失败,加上这一次已经是第三次。
威马汽车之所以热衷于资本市场,是因为它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威马曾经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的一线
厂商
,2019年销量就达到了1.29万辆,这个数字仅次于当时的蔚来汽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随后威马的销量继续增长,2021年提升至4.4万辆。
不过这个时候,威马的销量已经明显低于蔚来、理想等一线
厂商
。
与此同时,2021年威马汽车连续出现多起自燃事件,给品牌信誉带来沉重打击。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时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还很不认可,这些负面消息给威马带来了致命伤,2022年威马汽车交付量已经只剩下了2.9万辆,彻底被边缘化。
在销量振兴无望的情况下,威马汽车只有借助于资本市场。与蔚来、理想、小鹏一样,威马汽车也是在各路资本的扶持之下成长起来的,百度、腾讯都是其投资人,但威马汽车的销量在巅峰期突然滑落,让各路资本失去信心,它只有通过上市才能够获得新的融资渠道。
双线溃败 威马汽车还能抢救吗?
对威马这样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要想长期生存,有两条线必须要抓住。一是销量,二是财务状况,只有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够站稳脚跟,很不幸的是,威马汽车属于双线溃败。
首先是亏损问题,到目前为止,威马汽车的融资额度已经超过350亿元,而在销量最巅峰的2019-2021年之间,威马汽车的累计亏损就达到了174亿元。销量巅峰期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销量暴跌时的情况了。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威马汽车开始爆出欠薪裁员、工厂停工、拖欠供应商货款、创始人沈晖被禁止高消费等各种负面新闻,可以说是一片乱象。对这样一家小型
厂商
来说,这样代表着公司内部动荡、资金链断裂的负面消息,显然是一种巨大打击。
从客观角度来说,亏损未必一定代表着危机。就在8月底,蔚来汽车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单季度亏损额达到了惊人的60.56亿元,但外界对蔚来汽车的生存并没有多少担忧,因为蔚来汽车最近两个月的销量已经在2万辆左右,上升势头很猛。
同时,小鹏、零跑、哪吒也是常年亏损,但它们的销量表现稳健,因此也不存在生存危机。
但威马汽车却不一样,到目前为止,威马汽车在售车型一共有3款,其中主力车型
威马EX5
在2022年9月份以来就已经不再更新,
威马W6
的最后更新时间更是在2021年4月份。
与销量下滑同时出现的,还有经销商网络的崩溃。
亏损未必不能拯救,新能源汽车本来就是新生事物,投资者对亏损是有心理预期的,但如果销量和经销商网络也跟着一起崩盘,甚至连推出新车都变得困难,那就意味着重大的危机。就目前情况来说,威马汽车似乎并没有“凉透”,但所剩的生机已经不多。
能带来什么启示?
威马汽车3年内从巅峰滑落,到现在濒临破产,能给人们带来不少启示。
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家新能源
厂商
必须要有一定的特色,不然便很难持久。目前新势力中的头部
厂商
中,理想是
增程式
电动的集大成者,而且抓住了“高端家庭用户”这个消费群体。
蔚来汽车有换电模式,还有逐渐获得认可的高端定位;小鹏汽车则以智能化见长,同时还有明显的年轻化色彩。相比之下,威马汽车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
其次,融资在很多时候都是饮鸩止渴,威马汽车融资而来的钱并没有用来提升产品性能,反而出现了大面积的自燃事件。融资只是活下去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汽车
厂商
最终是要靠产品说话的。这一点,值得所有新能源
厂商
注意。
中国汽车市场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威马这样的失意者,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能否吸取威马汽车的教训,让自己留在主流市场之内,就要看新能源
厂商
自己的造化了。玩车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经纬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威马汽车目前并没有宣布破产。
威马汽车是一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它一直致力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尽管威马汽车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一些财务和运营上的挑战,但它目前并没有宣布破产。然而,威马汽车的财务状况确实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这可能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威马汽车的资金链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可能面临压力,导致其生产和研发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此外,威马汽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也可能面临挑战。
至于威马汽车的未来发展,目前还无法确定。它需要解决当前的财务和运营问题,同时还需要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和挑战。此外,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等因素也可能对其产生影响。
总之,目前威马汽车并没有宣布破产,但它的财务状况确实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未来的发展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就如同曾经的共享单车行业,一众企业轰轰烈烈地入场,随后又纷纷黯然退场。新能源汽车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开始兴起,随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减少,企业的发展面临冲击。
就像巴菲特说的:“当浪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又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倒下了,这家企业就是威马汽车。进入2023年,威马汽车岌岌可危,
300亿资产灰飞烟灭,还有10多万威马汽车车主的权益无从得到保障,未来该何去何从?
一、威马汽车由盛转衰
曾在2019年时,威马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颗新星。但和蔚来、小鹏、理想这些造车新势力相比,威马汽车还可以称得上是排头兵。一直以来,
威马汽车很受资本方的青睐,前后有腾讯、百度、红杉等股东向威马汽车出资,总金额累计达到了350亿元。
尽管获得了丰厚的出资,但威马汽车的研发却不尽人意。和蔚来、理想这些汽车品牌相比,威马汽车的电池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电池自燃。
在新能源行业刚刚发展的初期,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很多新能源电池都有自燃的现象。
其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是选择召回,随后研究问题所在,攻克这一痛点,然而威马汽车却不同。
威马汽车虽然也召回了有问题的汽车,但是却将问题归咎于电池的芯片供应商。
没有认真提高自身的研发技术,却认为这是第三方的责任。
随后,威马汽车还直接采取限制电池输出功率的手段来防止汽车自燃。
可这个手段未免太过于极端了,不仅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还导致了汽车的续航大打折扣。这个操作一经曝光,引发了车主的强烈不满,很多人开始对威马汽车这个牌子“路转黑”。
威马汽车在当年直接进入了广州3.15晚会的黑榜,之前辛辛苦苦建立的口碑一夜之间崩溃瓦解。
这一度使威马汽车的发展陷入冰点,威马汽车也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在去年,威马汽车有两位重要的高管宣布离职,公司人心涣散。
由于汽车生产的供应链断裂,还不断地有供应商对威马汽车起诉,相关经销商店铺也纷纷关闭,公司几乎是处于停产滞销的状态。
威马汽车不断裁员降薪,连支付职工的工资都比较困难。
二、威马汽车能否起死回生?
威马汽车如今命悬一线,很多人都在思考该品牌能否起死回生,还有人提出威马可以借壳上市,筹集资本以后重振旗鼓。
但是这对于威马汽车来说都无济于事。想要扭转威马汽车如今的局面,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口碑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因素之一,威马汽车的口碑已经崩坏,要想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非常困难。
更何况威马汽车产品质量存在的缺陷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而是电池自燃。汽车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即使后面威马汽车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没有消费者敢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去尝试了。
另外,威马汽车在研发上已经十分落后同行业的其他新能源车企。
做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投入,短期内是看不到什么效果的。在落后这么一大截的情况下,想要在技术上反超是不太可能的。
如今威马汽车债务缠身、官司不断,零部件的供应链也中断了,这场翻身之仗注定难打。
即使是有资本扶持也没什么作用,资本并不能提高研发实力,只输血不造血是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的。
三、十多万车主的权益难以保障
威马汽车倒下后,受伤最严重的还是消费者,威马汽车的十多万车主的权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对于这些车主来说,维修汽车就是一件麻烦事。对于燃油车来说,目前的维修技术已经很成熟,即使不去4S店,在外面的维修店进行车辆维修也可以。
但是新能源车就不一样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刚刚开始发展,许多技术还没有普及。在外面的第三方维修不仅门槛高,收费也高,车主只有去4S店维修才最靠谱。
并且一旦威马汽车倒闭以后,汽车相关的零部件也不再生产,车辆的维修更加困难。
总结
新能源汽车行业实际上就是各行各业的缩影,在行业初期都是百舸争流。
然而随着竞争加剧,在经历了大洗牌以后,总有人会被淘汰,能够留下来的都是真正有实力的企业。
不知道你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看好哪一家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能源车世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5-17 20:48:44
2023-05-16 00:22:05
2023-09-06 09:35:33
2023-05-14 11:17:52
2023-05-12 10:37:42
2023-12-23 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