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5 22:37:36 | 玩车网
区别不大.最大的区别是品牌价值.车不是看什么牌子好.什么叫杂牌.很多人习惯把自己不知道的牌子叫杂牌.大运叫大地是杂牌大阳叫三菱是杂牌.中国的摩托车品牌有400多个..你要说什么牌子好?你觉得本田好?5000的本田 能比1万多的杂牌好么? 所以车是分配置和发动机技术 而不是牌子. .比车要同价位的去比.同技术的去比.摩托车是个很简单的东西.只要你了解到发动机是什么技术的.那就好了解什么车好什么车差.比如都说水冷发动机好.那如果是普通水冷和高端风冷比呢?什么叫高端风冷?比如本田战神 战鹰 发动机是CBF技术 本田幻影是NBF技术 .别误解!人家是本田当然好!..我看的是技术不是牌子....什么叫合资?说简单点就是贴牌.合资车为什么贵? 那我给你算个账.比如一辆纯国产车成本是5000 品牌费 税收算1000 市场价人家卖你8000很正常..如果是合资车呢?那合资本田的车 那每辆车的利润就要算上给小日本的贴牌费.那自然价位就高了...可能很多朋友也清楚.特别是成年的朋友.品牌价值往往超越了商品价值N倍..购买一个大品牌.只买这牌子而不是技术 都是多少个亿.所以别迷信合资..不懂的会说合资就是进口技术.这纯属无稽之谈.你以为人家进口技术不值钱噶.人家一个纯进口150 多少钱? 把技术给你了才多少钱?...
合资分三种
第1是给你品牌价值.
第2 派遣“技术人员” 这不是真正的技术人员.而是质量监督人员.中国不是做不好东西.而是不想去做好东西.有人又会说..做的好 怎么不去做好呢? .原因很简单 品牌价值不高.做好东西了那成本就高.利润就低.所以不能去做好.过的去就行..只要人家的质检一来 外加一贴人家的牌子 卖价高了 当然就质量好了....
第3 给你 你国家掌握的技术.不懂?..很简单按照你国家的技术行情给你一定的技术.比如中国都掌握了链条机技术的时候.给你链条机技术.中国都掌握了双缸技术的时候给你双缸技术. 例如.中国工厂都在做双缸250了...豪爵铃木有了GW250..中国工厂都会做125的时候 给你125技术 都做150的时候给你150技术 .....用他们的老技术去冲击中国市场.赚中国人的钱.当然不可能给你 新技术....R125的125技术会给中国做125么? CBR250的技术会给中国做250么?当然不可能给你...这就是合资..
在中国真正来说只有纯进口和 纯国产..中国的本田 铃木 雅马哈 我们都是叫它做国产本田 铃木 雅马哈.中国的技术 中国的材料.洋牌子..
中国工厂不努力也是大家觉得合资好的原因.比如很简单的一点 老发动机装新机.当新款.宗申很多都觉得好.但是宗申却只是个最不努力的工厂.宗申唯一的贡献是 研发了NC250 4气门单缸.而其他发动机都不行.都是10几年前的技术.而那些发动机竟然这几年装车当新款...宗申做的双缸同步风冷 震蛋利器...宗申的双缸水冷 也一样 都没有怎么卖就停产.技术问题...
大地敢于研发.双缸水冷250做的不错 虽然前期质量问题.
力帆敢于去挖掘人才.N年前力帆挖了日本本田的工程师后.按照本田的发动机做了不少仿本田发动机.比如力帆V型双缸400 250 都是按本田1比1做的. 还有力帆的NBF水冷150 也是按照本田幻影技术改进的水冷.. 我的ID 是QQ 希望能帮助你 纯手工 望采纳
国产车就不省油了?说实话现在国产的摩托车技术都相对成熟了,油耗上绝对不比日系车差多少,最关键的是我们是--中国人,支持国产进行到底,我骑的就是钱江的御龙,油耗93号0.17左右。油耗高低不是完全看车,还要看驾驶人的驾驶习惯,和道路情况等等,不要盲目的抬“日”贬“国”希望我的肺腑之言LZ能够采纳!玩车网
工业设计方面

外观是对一辆摩托车的第一印象,也是最容易缩小与国外品牌差距的地方。日本品牌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反观中国品牌,多数品牌还沿用着逆向研发的底子,节约成本(规避外观专利)的小改动是主流,但也有不少品牌在坚持着原创设计。在汽车行业,国产品牌已经在外观的原创设计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且尝到了甜头,这样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摩托车行业借鉴。
配套体系方面

摩托车作为一个工业产品,组成它的各个零部件的品质也基本决定了整车的产品质量。在零部件配套体系方面,日本品牌或许有着全球范围内的最大优势。在日本的制造业中,大企业通常会将一些核心部件交由小企业进行加工甚至研发,而日本企业在零部件供应链中的股权持有也是相当复杂,同时还有日本政府对制造业的保护性政策和随之而来的银行的资金支持,几乎形成了企业与银行的一荣俱荣。如此就为配套企业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可以更专注于研发。
而对于中国品牌来讲,作为制造业根基的众多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政策的“庇护”,甚至会因为政策的变动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在大多数企业眼里,“生存”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在这种不够稳定的环境中,也进一步催生了企业家们的多元化投资的思路。其结果或许我们赚到了更多的钱,但对于需要持续和大量投入资金的产品研发却难有推动。
如今零部件配套产业虽然全球化,但摩托车行业却无法和汽车行业同日而语,体量的压缩和摩托车配套企业更集中于日系品牌,都让国产摩托车品牌不能像汽车品牌一样拿到相对合理的价格供应。国产配套起不来,这个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行车质量方面

摩托车的行车质量,其实类似于在汽车行业讲到的NVH,即震动、噪音和平顺性。在摩托车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在某个转速或时速时,车身、车把或发动机的共振和异响。而要解决共振问题是相当繁复并且需要极高的技术含量的。这关联了发动机的研发、车架刚性设计、变速箱匹配等等方面。这并不是简单的给发动机加个平衡轴就能解决的,它与研发过程息息相关,需要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成本。

研发本来就是国产品牌的弱项,在权衡成本之后,产品“带病”上市也不无可能。即便是完全逆向研发也无法避免,材料和工艺的差异或许还会带来更多问题。而要提升行车质量,则需要国产品牌更多的坚持正向研发,从设计层面进行把握,并且在产品不断的迭代中进行改进和提升。这是一个相当长的积累和持续投入的过程。
2023-10-10 20:48:21
2023-09-23 14:45:09
2023-10-20 11:31:48
2023-08-24 06:46:53
2023-09-05 08:57:46
2023-10-19 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