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4 07:28:55 | 玩车网
文/磊磊
预算15万左右,新能源SUV车型,这是市场维度的风口,但在实际购买过程中,却会有一些些的尴尬与无从下手。如果买纯电车型,充电条件其实是一个问题,毕竟买这个价位车的人,真不像那些买
蔚来
、高合的玩家,能够很轻易搞定一个能够装充电桩的产权车位,充电多少会是一个阻碍。所以可油可电的增程/插混车型就进入到他们的视线范围。
基于价位相似原则,我们选择的对比车款是官方指导价15.99万元的
深蓝S7
121Max增程版与官方指导价15.98万元的
比亚迪
宋PLUS
冠军版 DM-i 110KM 旗舰型。
动力系统维度,深蓝S7增程版的动力逻辑其实与增程王者“理想”很类似,因为我给到的电池足够大,续航足够长,所以我尽可能让你少调用,甚至不调用增程器参与工作;毕竟基于增程式的基础逻辑,匮电状态下无论燃油消耗,或是整车NVH相比起只为DM-i而生的比亚迪骁云内燃机,都处于一个明显弱势的站位。
而比亚迪DM-i车型的优势点在于“极为良好的兼顾”,既能享受绿牌免税,又完全不存在充电桩&里续航程的双重焦虑,同时,大部分时候纯电驱动的动力模式,也让DM-i车型开着相比普通汽油车会爽快不少,最后,因为DM-i系统对于电池容量并没很高的要求,也保证DM-i车型一个不算高冷的价格。
就实际驾驶动作来说,比亚迪宋PLUS DM-i则真是把“可油可电”这件事给玩儿明白了;就算跑到强制保电状态介后,这款车依然能维持相比深蓝S7增程版节俭、体面许多的行驶状态就是比亚迪相对明显的优势。这种体面既是相对静谧的内燃机NVH水准,也是低上不少的馈电油耗。
底盘设定维度,深蓝S7增程版的工程师较好地拿捏住了年轻人关于运动“叶公好龙”般的喜好(想要运动味道的刺激,却又不希望对舒适产生半点威胁)。一方面,深蓝S7增程版的悬挂阻尼初段有着有些硬朗,更够在日常驾驶中模仿出一些铿锵有力的刺激。但中后段阻尼却十分柔软亲和,快速通过减速带等大颠簸的时候,能够相对彻底地将震动吸收,从而营造车内不错的舒适调性。
比亚迪宋PLUS DM-i则有着一种具备明晰大厂感的紧致味道。悬架初段颇为柔韧,能够将路面颠簸较为有效地吸收掩盖,高速路段行驶也颇有韧性与稳定感,基本感觉不到细碎的震动,但能保持相当不错的可控与人车之间的沟通。
空间维度,深蓝S7增程版的座椅整体偏向厚实,具备相当强的“大厂感”,能够为驾乘者提供相当不错的身体包裹。后门开启角度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从而尽可能使得“上车”这件事变得简单轻易。第二排座椅形制柔软宽厚,具备较强舒适感,刚坐上去感觉颇有下陷。
比亚迪宋PLUS DM-i具备舒展的空间表现和开扬的驾乘视野。后排腿部空间颇为宽裕,头部空间也不差。座椅层面,比亚迪宋PLUS DM-i虽不具备怎样华丽鲜明的视觉质感,但整体柔软贴身,具备较强实用属性。
关于这两款车型,我的选购建议是,如果你比较看重空间及舒适性,且具备相对稳定充电条件(并非特质私人车位充电桩,住在容易充到电的充电站附近也算)那么深蓝S7增程版的大电池特质,其实会挺适合你的。而如果你是一个时间成本比较高的人,并且不具备一个固定化的充电条件,那么有电
霸王龙
,没电也是小恐龙的比亚迪宋PLUS DM-i无疑会更加适合你一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丁丁说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如今又到了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很多打工族努力奋斗了一年,都会准备在年底购入一辆新车,而现在汽车市场热度显然在新能源领域,所以说新能源车或许是很多朋友所更为关注的,在最近有朋友也是问我,在新能源众多车型里面,插混和
增程式
是最纠结的,那到底选择增程混动还是插混混动呢?
既然说到增程和插混,我们就先来说一下
增程式
新能源汽车。
这几年市场上关于
增程式
新能源车一直争议不断,甚至有很多消费者还不认可
增程式
车型是新能源车,因为普遍
增程式
车型在跑高速时,油耗要比纯燃油车还要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增程式
车型,顾名思义就是增加续航里程,相比较普通的电动汽车来说,
增程式
电动汽车随车携带一个发动机,增加了一个油箱。当电不够时,发动机并不驱动车轮,相当于一个烧油的“充电宝”,在高速行驶时,
增程式
汽车电量输出很快,发动机发电的量想要赶上你输出的电量,它就必须加大功率满负荷运行,所以高速情况下,油耗才会这么高。
如果从混动技术原理来看,
增程式
技术路线隶属串联,复杂度远低于并联、混联。也就是说
增程式
技术是很简单的,几乎没有门槛可言,自然而然
增程式
车型成本也会低一些,很多没有新能源技术沉淀的品牌,往往都会选择主打
增程式
车型,毕竟它的造价低稳定性还不错,可是一款堪比燃油车油耗的
增程式
车型,你真的会接受吗?
相比较
增程式玩车网
来说,插混车型对于自身品牌实力和底蕴,就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要知道插混可兼顾车辆性能和经济性的双重需求。
插电式混合动力
车型普遍采用混联模式,发动机通过发电,可以直驱车轮,这一模式不仅需要复杂的动力控制与分配策略,还要精通发动机、变速箱、电机,只有积累深厚的汽车品牌才能够在插混站稳脚跟。比如
比亚迪
的DM-i超级混动,在业界就有着很高的名气,这两年比亚迪车型销量全面爆发,插混车型也是主力军,比如比亚迪秦DM-i、唐DM-i、宋ProDM-i等等,都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车型。
可以说
增程式
,说穿了就是串并联插混的“减配版”,是低一等级的技术,而串并联的插混则包含了增程的功能,功能更丰富,油耗也更低。
其实到底选择
增程式
还是插混,比亚迪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要知道目前的比亚迪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在国际上都备受赞誉,而比亚迪这么多年来一直执着于插混、纯电车型的研发,而不去选择造价更低的
增程式
来获取利润,这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自然也会懂。
所以说
增程式
的“升级版”便是插混,而插混的尽头就是纯电,所以说在未来市场上,插混和纯电才是真正的主流,那些宣传“
增程式
是高级技术”的厂家,会不会在背后偷偷学插混技术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懂车壹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在油价持续上涨的今天,不少朋友都将目光瞄准到了新能源车型身上。但相比纯电车型,既可以加油也可以充电的增程式动力车型就有着相当不错的热度,比如刚刚公布的先享预订价格的
深蓝S7
,不仅预订价超预期,且先享预订权益的丰厚程度更是叫人流口水。那么问题来了,当深蓝S7遇上长期霸占销量榜单前列的
比亚迪
宋PLUS
,谁更值得一看呢?
【深蓝S7增程版】
虽然深蓝S7增程版和比亚迪宋PLUS都是“可油可电”的车型,但从工作原理上来看,二者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其中,深蓝S7增程版搭载的是1.5L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充当增程器,CLTC工况下馈电油耗4.95L/100km,纯电续航可达200km,综合续航可达1120km。作为对比,比亚迪宋PLUS DM-i车型的最大纯电续航为110km,差距是比较明显的。
【比亚迪宋PLUS DM-i】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相比插电式混动,增程式动力更趋向于纯电驾驶。在行驶的过程中,深蓝S7增程版主要靠电机驱动,实际的体验和纯电车型没有太大的区别,纯电续航自然比一般插电式混动车型长不少。再加上这台车还是后驱车型,因此,对于一些注重驾驶体验的年轻人来说,深蓝S7增程版更具驾驶乐趣。
【深蓝S7增程版】
深蓝S7增程版对比比亚迪宋PLUS的差距还不止如此。坐进车内,深蓝S7取消了仪表盘,直接安排了AR-HUD抬头显示,可以将车速和导航等信息直接投在了前挡风玻璃上。不仅如此,15.6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还支持左右最大各15°的旋转功能,同时偏转角度可语音控制,这些玩法都是比亚迪宋PLUS DM-i所没有的。
【比亚迪宋PLUS DM-i】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为了加强整车的智能交互,深蓝S7增程版还采用了造车新势力普遍采用的8155车规级芯片,可以轻松实现人脸识别,语音交互、触屏反馈,软件升级等一切智控操作。此外,全座舱智能情景模式,也是深蓝S7增程版领先同级竞品的一大优势,如吸烟模式、露营模式、小憩模式、冰雪模式、篝火模式等,都可以让整车适应各种场景。
【深蓝S7增程版】
除此之外,在制造品质方面,深蓝S7增程版也是拥有不俗的实力。拉风的外观只是表象,其背后更是精湛工艺的展现。84.2%的高宽比,61%的轴长,0.258Cd的风阻控制,无一不使深蓝S7在一众竞争对手中笑傲群雄。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深蓝S7采用了无边框设计,但是由于双层隔音玻璃的加持,所以在NVH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反观,比亚迪宋PLUS,虽然外观时尚,但是88.9%的高宽比,0.32 Cd的风阻系数,都是不及深蓝S7的。
" class="imgborder" alt="桌子上摆放着黑色的车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深蓝S7增程版】
基于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作为一款增程式混动车型,深蓝S7增程版的整车体验还是比较全面的,尤其是长达200km的纯电续航,甚至超过了比亚迪宋PLUS这种热门新能源SUV车型。不仅如此,深蓝S7增程版在操控和智能等层面上的优势也尤为明显,和同级竞品“够用就好”的做法不同,深蓝S7增程版通过后驱设定以及更丰富的车机系统,带给了消费者更多好玩、实在的体验。因此,对于准备入手新能源SUV,但又存在续航焦虑的朋友来说,凭借制造、智能、驾趣三大品质快速出位的深蓝S7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话江湖,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05 10:40:57
2023-09-03 13:51:19
2023-09-24 02:36:39
2023-10-28 07:49:57
2023-10-21 15:26:14
2023-10-16 03: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