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5 14:38:54 | 玩车网
E周大事纪,周周有新瓜。本周一, 奇瑞新能源 官方宣布,受惠于全球新能源原材料价格回调及企业成本管控、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 奇瑞 新能源将调整旗下车型官方指导价,至高回调幅度9000元。
自从 特斯拉 成立法务部门之后,似乎尚未有任何败绩。不过,就在本周,特斯拉“退一赔三”案的当事人韩先生在其个人微博发文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驳回特斯拉的再审申请,三年多的案子终于有了定论。
威马就像狼来了一样,一会有投资、一会有负面,到底会怎样,外界只能猜测。而近期, 威马汽车 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股权被执行企业为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约 40.4 亿人民币,冻结期限自 2023 年 3 月 14 日至 2026 年 3 月 13 日。
奇瑞新能源率先降价
去年,由于动力电池原材料上涨,各新能源车型进行了普涨。如今,随着全球新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回调,奇瑞新能源汽车便宣布于2023年3月27日零点起正式调整旗下车型官方指导价,至高回调幅度9000元。
具体来看,奇瑞新能源汽车降价涉及调价车型包括奇瑞 QQ冰淇淋 、奇瑞 小蚂蚁 和奇瑞 无界Pro 三款车型,其中QQ冰淇淋三款车型下调4000元,调整后售价为3.59万-4.59万元;小蚂蚁四款车型下调4000-9000元,调整后售价为6.4999万-9.4万元;无界Pro五款车型下调5000元,调整后售价为8.49万-11.09万元。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27.75万元/吨,相比2022年11月中旬近60万元/吨高点,原材料价格下行趋势明显。
不过,奇瑞新能源降价的车型主要以小型车为主。此次“大幅”降价,会明显降低单车毛利润。正因如此,外界普遍猜测,奇瑞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如此积极的降价,主要是机遇市场层面的考虑。
据了解,2023年2月,QQ冰淇淋销量为3134辆,小蚂蚁为2128辆,而 艾瑞泽e 为192辆,无界Pro为72辆, 大蚂蚁 仅有两台。
承担销量重任的QQ冰淇凌与小蚂蚁市场表现一般,而被给予厚望的无界Pro也并未获得市场高度认可。或许,原材料降价只是奇瑞新能源降价的粉饰包装,其内核依旧是以降价换市场。
特斯拉败诉,再起诉?
2019年车主韩先生,花费了37.97万元在特斯拉官网上购买一辆特斯拉官方认证二手车Model S P85,后来在用车过程中总是 发现 一些小问题,车主通过第三方机构检测,发现车辆C柱及后翼子板有切割焊接,车主韩先生认为车辆此故障会直接威胁生命安全提出退换车辆请求,但遭到拒绝。随后,车主韩先生决定起诉特斯拉公司,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玩车网
特斯拉方面曾表示,在原车主使用车辆期间,车辆在2019年1月8日在行驶变道时发生极为轻微的碰撞剐蹭事故。根据现场照片、定损协议书、事故认定书以及维修单等证据,可以证明事故只伤及车身左后部叶子板及后保险杠边缘及轮毂表面,完全没有伤及车辆安全结构,不构成重大事故或者结构性损伤;
特斯拉公司对该事故也不知情,不存在欺诈的故意。且涉案车辆不存在重大事故,也不存在因更换叶子板而产生结构性损伤,特斯拉公司在销售车辆时未实施任何欺诈行为,向韩先生交付的车辆完全符合“没有重大事故以及火烧泡水”的销售承诺,韩先生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应当全部予以驳回。
正常来说,存在车辆发生过大事故,官方隐瞒销售,本身就符合退一赔三的条件。特斯拉给出的回复,很明显存在避重就轻的嫌疑。
2020年12月,该案件有一审判决结果。据车主发布的判决书显示,一审结果为特斯拉公司购成欺诈,判其退一赔三。即购车合同撤销,特斯拉退还37.97万元购车款,并赔偿113.91万元。
据判决书中法院方面认为,涉案车辆的维修确实涉及到大面积切割、焊接等,这种修理方式和程度必然对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产生重要影响,而特斯拉公司仅仅告知韩先生“车辆不存在结构性损伤”,尚不足以达到应有的信息披露程度。不论从积极的作为还是消极的不作为来说,特斯拉公司都符合欺诈的客观要件。
关于特斯拉公司是否具备欺诈故意的问题,综合本案事实可知,特斯拉公司对涉案车辆所发生的事故以及维修情况是知晓或者应当知晓的,其具备欺诈的主观条件。综上,特斯拉公司构成欺诈。
随后,特斯拉开始了多次上诉,给出的理由却是此次事件中的车辆,与传统车型有很大的差异。就这理由找的,与隐瞒信息给出的理由一样奇葩。
尽管“退一赔三”的案子告一段落了,但车主韩先生与特斯拉之间的官司还没有彻底结束。一方面车主在诉讼索赔代步车使用、维修费;另一方面,还与特斯拉有两个名誉权的纠纷案件。
"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
威马到底能不能"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或许是威马闹剧最值得期盼的部分。近期的威马有两条消息,一则是威马在3月25日,发布了一封用户服务中心告知书。另一则是被冻结了40.4亿元的股权。
对于用户来说,或许已经很久没有得到威马官方的任何服务,尤其是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对此,威玛发布的用户服务中心告知书,算是给大家吃了一颗并不踏实的定心丸。
根据告知书显示,威马授权 上海 新业力智能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采购、销售威马汽车所需的零配件,建立售后服务网络,以及智能化车联网开发服务。
实际上,威马此前就被曝光欠款众多供应商、经销商,短期内想要再以“打白条”的方式,白嫖零配件难度可能不低。
在供应商方面,仅有小型供应商愿意继续合作供货,但必须先款后货方式来开展,需要重新签订采购合同和支付方式。大供应商则是直接拒绝合作,并且通过法律起诉进行维权,如浙江铭博和乔路铭,在 2022 年 10 月份就意识到威马汽车出行资金问题停止了合作。
因此,威马才会将利润可观的售后服务,转包授权给其他公司。不过,这对于用户来说,至少手里的威马,可以进行售后维修保养了。
转包、授权、成立新公司,或许是威马不得不做的一件事。近期,威马又多了一条被冻结信息,冻结股权数额高达40.4亿元人民币,冻结期限自2023年3月14日至2026年3月13日,执行法院为上海金融法院。
至于所谓的回血融资,也并没有准时到账。因此,2月的威马深陷资金链紧张,被爆出包括全员停薪留职、工厂停摆、门店关闭、总部大楼拖欠租金和物业费等等负面消息。
即便是在3月初,威马释放好消息全力开展复工复产,也被外界视为,对青浦区消保委发布的威玛汽车或经营异常消息的回应。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149号公路,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电动汽车制造商威马汽车运营主体威马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递交IPO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招银国际、中银国际。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2021年销量4.4万辆,较2020年㽃了一番,2021年总收入47.42亿元同比增长77.5%,净亏损为82.06亿元。近三年,威马汽车纍计亏损超136.32亿元。不过,金融虎网注意到,2021年,威马汽车向五名董事支付的薪酬福利高达17.5亿元。
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总收入由2019年的17.62亿元迅速增长51.6%至2020年的26.71亿元,并由2020年进一步增长77.5%至2021年的47.42亿元。相对应的销售成本为27.88亿元、38.35亿元和66.89亿元。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总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40.6%、37.2%及43.4%。毛损率有所改善,由2019年的58.3%下降至2020年的43.5%及2021年的41.1%。
销售成本由2019年的人民币27.89亿元增加37.5%至2020年的人民币38.35亿元,并由2020年进一步增加74.5%至2021年的人民币66.9亿元。威马汽车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车辆及部件销售,分别占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总收入的97.7%、93.5%及90.6%。
不过,金融虎网注意到,威马汽车披露,其小部分收入来自其他产品及服务,包括其融资租赁服务、汽车租赁服务(2020年出售的业务)、用户订阅其高级软件功能及用户分期付款购买电池的收入。该业务版块2019年至2021年收入分别为3922.7万元、6954.7万元、6238.2万元,分别占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总收入的2.3%、2.6%及1.4%。
威马汽车2021年电动汽车销量为44152辆,较2020年翻了一番多。威马汽车在招股书中称,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其2021年电动SUV销量在中国主流市场所有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一,2021年电动汽车销量及智能电动汽车销量均在中国主流市场所有本土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三。按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纍计销量计,EX5是一款平价智能电动汽车,在中国主流市场上仍是销量第一的电动SUV。
在销售网络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马汽车已建成由621家合作伙伴门店组成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包括中国211个城市的397个威马体验馆(提供车辆展示而非销售)、180个威马用户中心及44个威马星创中心(提供车辆展示及销售)。
威马汽车还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售出7476辆电动汽车。于2022年初,已调整生产线并控制电动汽车销量,以为提高制造商建议零售价作准备。此外,第一季度的销量受COVID-19疫情及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芯片及电芯等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全行业持续短缺及价格上涨影响。
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共有11名董事,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主席沈晖、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主席杜立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侯海靖、首席财务官毕仕宇任执行董事,李震宇、彭说龙、蒋劭清任非执行董事,武文洁、高峰、李劲、王淮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2020年的第一个月已经过去一周多了,但在第一时间放出销量的汽车品牌并不多。为了梳理、复盘去年一整年的汽车消费市场情况,年销量是必不可少的数据。连许多传统汽车巨头都迟迟不放出“成绩单”,那些造车新势力们更是沉默不语。
既然不主动公布,那么汽车生活就来个旁敲侧击。从近期动作、产品交付量、机动车交强险数据等多方面来考察,到底在2019年,造车新势力们过得如何?哪些造车新势力正在生死存亡之际?
1月3日,特斯拉国产版Model3车型价格再一次进行了下调,其中标准续航升级版 Model 3从原价35.58万降价至现价32.38万,降价3.2万元。由于国产Model 3已经进入了国家新能源车补贴名录,补贴额度达到2.475万元;如此一来,国产版的Model 3已降至29.905万元,破除30万门槛。
昨天,马斯克飞往上海,完成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国产版Model 3大规模交付仪式和国产版Model Y项目启动仪式。他不但在现场尬舞,甚至连开场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中国政府!”
细细品味这句话……
如今,特斯拉已经都进入了30万价格区间了,那些想要在特斯拉国产前收割一把韭菜的造车新势力还好吗?
交付最多,股价回升,李斌可不配当2019最惨的人
之前有一篇网文《蔚来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爆红,文中极尽所能渲染了这位出行教父在2019年所遭受到的挫折和困境。比如自燃事件、融资困难、现金流遇险、高管离职、股价下跌、公司裁员……种种危机摆在眼前,连蔚来的车主都在NIO DAY上唱“股票跌到只剩一块多”。
就当你真的以为蔚来李斌是2019最惨的人时,那可就冤枉人了。在1月6日, 蔚来发布销量数据:2019年蔚来累计交付20565台,交付数连续第五个月增长,12月达3170台更是环比增长25.4%;从2018至今蔚来累计交付31913台,其中ES8 20480台,ES6 11433台。另一个好消息是蔚来去年末公布了超出预期的三季报,股价迎来一波猛涨。
在2018年底的时候,蔚来在中国已开业26家蔚来中心和体验店;一年后,蔚来已在全国开设66家门店,其中包括22家蔚来中心和44家蔚来空间,蔚来还是稳坐新势力车企头把交椅,李斌何谈是2019最惨的人?
上市不到半年推新款,小鹏因产品更新太快惨遭维权
在2018年的时候,何小鹏还因“没有哪家新造车企业能够在2018年交付1万辆量产车”与李斌约了一个赌局,两人设台打擂。万万没想到,一年后,蔚来和小鹏宣布在充电业务上展开合作,小鹏超充桩接入蔚来纯电地图,小鹏车主通过小鹏汽车APP启动蔚来NIO Power超级充电桩,同时可以获得蔚来超级充电桩的免费充电服务。
看来,为了过冬,也可化敌为友。
在2018年的时候,何小鹏就喊出了“明年存钱过冬”的口号,2019年,小鹏汽车已经完成了C轮4亿美金融资,此外还获得了招行、中信及汇丰银行等多家中外银行的无抵押信用贷款。这笔钱足以满足何小鹏在2018年底“存钱好过冬”的愿望。但是钱充足了,2019年仍积累下了不少矛盾。
在2019年7月10日,小鹏汽车发布2020款小鹏G3车型,而距离首款G3正式上市才过了半年。首款车型比新款续航少了155公里,价格反而贵了3万元左右。有的车甚至还没提就变成了老款,这下成为“韭菜”的车主们就不干了。而这件事也成了汽车界少有的因为产品更新太快导致的维权事件,令人哭笑不得。
21亿天价索赔案,威马与吉利干了一架
2018年4月,沈晖在北京为威马EX5喊出9.9万元(出行合作版)的低价,我还以为它会如同小米一样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屠夫”。7月15日,威马汽车针对旗下车型正式推出“easy购”购车金融方案,并同时提供一站式购车融资体验服务,最低2万元首付。并且威马的“电池租赁方案”让威马EX5综合补贴后的起售价只有6.98万元!
收购汽车租赁公司、与美团打车达成战略合作,威马想要同步打造卖车和出行。不过在2019年,威马却是因为一场官司而刷屏。
在去年9月时,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研究院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起诉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旗下的四家公司,诉讼标的额达21亿元。这桩高额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早在2018年就上交,直到去年9月才开庭审理。由于案件为非公开审理,诉状并未公示。但是威马汽车多位员工均有任职吉利系企业的经历,导致举证较为复杂。律师表示商业秘密有时是市场竞争,技术上进行PK的方式和手段,孰是孰非外人很难窥探。
断崖式跳水,只有十余家造车新势力完成交付
然而,以上三家已经算是造车新势力中的头部阵营了。在造车新势力大军中,仅有蔚来、威马、小鹏、合众、新特、零跑等10余家完成了交付,不过就算成功交付,交付量能过得去的也寥寥无几。
以机动车交强险数据更具参考,前十名中,蔚来全年累计交付量已突破两万台,达20565台;威马也在去年前11个月为15368台;第三则是小鹏,去年前11个月为12893台;接下来是合众,去年前11个月为7385台。
再往后的第五到第十名,呈现断崖式的跳水姿态。在去年前11个月,零跑共交付906台,电咖共交付686台,云度共交付610台,新特共交付465台,前途共交付92台,国金共交付57台。这些新造车企业的交强险数都不足一千辆。
从第四名到7000+台到第五名的不过千,造车新势力之间的比拼不可谓不残酷。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经完成交付的阵营中,合众汽车向来是比较稳的,每月销量都稳定在800-1000辆,没有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再加上今年电影《哪吒》的大热,8月上市的哪吒N01 2020款得以顺势营销热卖了一把。
风雨飘渺路,未完成交付的新势力逐渐消失
除了以上勉强完成交付的前十名外,剩下的就更加惨淡。
李想的理想汽车才在去年的12月初交付,不到1个月就申请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想要成为继蔚来之后第二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步子跨得有点大。
而更多造车新势力在量产交付前,还要面临融资烧钱的考验。拜腾汽车、天际汽车也曾陷入过钱荒危机;长江汽车、博郡汽车、奇点汽车都在去年爆出过员工欠薪,更有甚者一度陷入工厂停工的困境。
*吴兴区常务会议有关游侠汽车产业项目的决议
最惨的是第一批造车的游侠汽车,至今都没有正式推出首款量产车型,在去年12月底湖州市政府不得不介入收购游侠汽车名下土地资产和部分在建厂房资产,用来化解项目风险。
哦对了,别忘了那个为宣称“为梦想窒息”的男人贾跃亭,今年也依然呆在美利坚的土地上。
图片来源:蔚来品牌官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威马汽车价格为什么这么低 新能源迎来降价潮?特斯拉终于败诉?威马又被冻结40亿股权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玩车网。10万出头的精品化SUV,这是比亚迪拿出来最好的一台比亚迪王朝系列大家自然不会陌生了,但你知道再细分之下的宋,也是衍生了数款车型吗?有宋经典、有宋Pro、有 宋PLUS,算上MPV定位的宋MAX的话,光是宋就有4款,如果还要加上各自的混动与纯电版...说实话还挺混乱的。也正是因为这种衍生而来的名字,因此在光看名字的时候,总觉得有点无聊。但天下谁人不爱王境泽?看完造型设计,再上车驾驶一
海马汽车能买吗这个汽车能买的。根据太平洋汽车网资料显示,海马汽车在品质、价格和服务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对于那些对价格和品质要求较高,同时又需要良好的服务的消费者来说,海马汽车是一个值得购买的车。购买海马汽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查看车辆质量保证:在购买海马汽车前,建议消费者先了解该车型的质量保证情况,包括车辆质保期限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以确保购买的汽车质量有所保障。2、
特斯拉又降价,不降价承诺书成一纸空文,频频降价为哪般?今年的降价潮有多猛,可能早就超出大家的想象。就以特斯拉来说,先是年初率先下调售价,打响新能源降价潮的第一枪,之后一段时间价格也是频繁调整,进入到8月份,更是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开启了两次大降价,而此前特斯拉自己刚刚签订的不讲价承诺书显然成了一纸空文,因此一时间成为国内话题热度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今年以来都有哪些调价?
吉利对威马撤诉;特斯拉申请在华生产长续航版Model3摘取每日重要新闻,以科技视角、极客精神,挖掘重点,探索更多。编辑丨AutoR智驾 智驾小郎君1月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8%,已有超60个国家对中国实施入境管制根据中汽协重点集团统计数据预计,1月份,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
特斯拉的股价重挫了6.65%,导致股价大跌的原因有哪些?导致大跌的主要原因在于美联储的加息,同时也在于特斯拉本身的市盈率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特斯拉的股价本身就比较贵,同时有着非常高的涨幅,对特斯拉的股价确实有着一定的回调需求。与此同时,当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纳斯达克指数已经出现了30%以上的回调。当大盘指数都出现回调的时候,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很多科技股的回调幅
为什么汽车降价后会迎来涨价潮?近年来,汽车市场上降价促销已成为常态,而随着各大汽车厂商陆续结束降价政策,外界也开始猜测:这是否会迎来报复性涨价?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处于降价期。汽车厂商为了提高销量,推出了各种优惠政策,比如降价、置换等。但是,这样的优惠政策能否继续下去呢?有人预测,汽车降价结束后可能会迎来报复性涨价。为什么会有报复性涨价呢?首先,汽车市场的销量是有
为什么车价下调后又上涨了?汽车降价结束后,不一定会迎来报复性涨价。这取决于多个因素,例如市场供需情况、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政策变化等。在市场供需方面,如果汽车市场供应过剩,需求较低,厂商为了刺激销售,可能会继续进行促销活动,导致汽车价格不会涨。但是,如果市场需求强劲,供应紧缺,厂商可能会调整价格,以反映市场需求。原材料价格也是影响汽车价格的因素之一。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汽车制造商成
汽车为什么又降价了?实际上,汽车价格的涨跌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当市场需求低于供应时,汽车制造商为了促进销售,会采取一些促销措施,例如降价、打折等,以吸引消费者购买。但是,当市场需求上升时,汽车制造商可能会逐渐停止降价或促销,因为此时更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车辆,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提高价格是一种合理的商业策略。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同时,汽车价格还受到原材料价格的影响。
2023-09-23 21:06:52
2023-09-03 13:51:19
2023-09-23 14:45:09
2023-10-21 15:26:14
2023-09-04 13:12:36
2023-09-03 19:08:56